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年初市场热议平准基金入市,如今随着一季报披露,汇金增持ETF的平准资金已确认超过3000亿元。当前A股仍围绕3000点波动,要不要明确出台平准基金?力度该有多大?如何更好发挥“定海神针”作用?本文一探究竟。
核心观点
平准工具是指政府为应对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而建立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注入流动性恢复市场正常运行,发挥“定海神针”作用。
纵览各经济体过去30年经验,平准工具可大致分为“金融保障型”和“股市平准型”。“金融保障型”平准基金主要救机构而非救市场,只要对金融体系构成威胁,政府或央行均可通过发放贷款、收购等方式为注入流动性,优点是机制灵活、作用广泛,缺点是容易造成“大而不能倒”的预期,代表经济体是美国、欧盟,典型案例是次贷危机时美国联邦政府接管“两房”,抑制危机蔓延。“股市平准型”平准基金主要救市场而非救机构,通过在资本市场购买股票、ETF等方式支撑股市信心,优点是提振资本市场预期,缺点是股市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而且如何退出需要智慧,代表经济体为日本、中国香港。
能否发挥平准工具“定海神针”的作用,关键有两个考虑:
一是救市场和救机构孰优孰劣?1) 选择股市平准型:救股市更能提振信心, 股价是关键标的,散户更多更适合。2)选择金融保障型:救机构更能提振信心,机构破产影响过大,市场成熟度高时大盘点位激励受限。3)央行政策风格直接决定平准工具使用类别,经济体的平准工具选择往往几十年不会变。4)平准工具需与实施地区资本市场特征和系统性风险特征高度匹配,并不存在哪一种类别更好的说法。二者也不是二选一的关系,配套使用可能更有效。
二是出台明确机制是长期考虑下的优选。1)单独立法使用平准工具是减轻政策后遗症影响的良好举措。2)成机制的平准工具在救市后更好退出。3)成机制的平准工具能有效防止腐败、寻租问题。4)成机制的平准工具能通过建立合适的资助标准控制市场预期。5)需合理规划透明度避免被市场套利。
我国的平准工具体系建设不照搬别国经验,金融保障和股市平准双轨并行模式高低结合、远近兼顾,建设规划合理缜密。其中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已成立运行,待《金融稳定法》确立后正式护航金融系统。股市平准型工具主要为平准资金入市发挥平准作用,在2015年、2023年均有使用经验。
我们此前虽然有平准工具的实践,未来仍需建立更具规模更成体系的股市平准型平准工具!一是护航资本市场,保障财富效应,居民才敢于投资和消费。2021年底中国基金投资者超过7.2亿,2023年7月中国股民数量已超过2.2亿。资本市场的涨跌牵动亿万百姓的钱袋子, 资本市场的理性稳定是居民积极投资的底气。二是完善平准工具体系为资本市场建设后盾,稳定的资本市场生态是科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质土壤。截止3月,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70家,平均每家募资15.96亿元。稳定的资本市场吸引培育创新型企业上市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助力创新型企业提质增效。
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成体系的股市平准型工具传导信号更直接。目前我国平准资金的运营较为隐晦,除汇金、证金增持会引起市场解读外,剩余资金仅在交易端发力,不能通过信息传导撬动市场信心。有金融稳定法作基础,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才能正常发挥作用。金融稳定法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法,金融稳定法的正式确立将自上而下整合中国金融保障体系,也将正式唤醒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完善我国金融保障型平准工具的路径。
长期来看,需凝聚共识,全力拼经济,提振信心。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拉开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一鼓作气。对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阿根廷、马来西亚等类似发展阶段,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发现经济转型还是有正反两方面的规律和经验教训的,希望我们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只要尊重经济规律和常识,我们一定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经济史没有新闻。中国经济潜力大,只要全力拼经济,前景光明。中国加油!
目录
1 ??什么是平准工具?
2?? 平准工具使用历史经验
2.1 ? 美国:坚持救机构,往往一掷千金临时应急
2.2 ??欧盟:循序渐进建立机构保障机制
2.3 ??日本:救市场最早也最激进,坚持平准基金形式
2.4 ?中国香港:平准资金入市,强力打赢救港币、救股市保卫战
3 ?? 平准工具历史经验的思考
3.1? 金融保障型和股市平准型怎么选?
3.2 ??是否需要先出台明确的机制规则?
4?? 中国平准体系实践与未来构想
4.1 ??中国平准体系实践:金融保障与股市平准双轨并行
4.2 ??为什么这样构建平准工具体系?
4.3 ??展望:有序推进中国平准工具体系建设
正文
平准工具的建设和使用是守护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关键。“平准基金”概念往往在市场波涛汹涌的时候被广泛讨论,它已经成为政府对市场托底的一种象征。2023年市场面对非理性震荡,“平准力量”果断出手帮助市场回归正常轨道。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主席也在2024两